1、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
该体系一般以钢筋混凝土材料为主,墙板在工厂预制,梁、柱、节点等现浇采用螺栓连接。内外围护采用蒸压轻质加气板、哈尔滨轻质隔墙板、哈尔滨轻质墙板等,屋面采用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或压型钢板坡屋面等。
该体系具有施工简便、造价低,可商品化生产,现场施工效率高,标准体系较完善的优点。不足在于需现场湿作业,存在节点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养护工序,平面布置不够灵活。该体系单位建筑面积造价约1300-3800元,建设周期约12-60天。
2、自承重墙板结构体系
该体系以金属框内注入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颗粒、聚合物颗粒等材料作为建筑承重构件,可用作内外围护、楼地面、屋面等,各构件单元之间以螺栓或焊接方式完成组装和连接,基础采用条形基础。
该体系中的自承重板既是承重构件,又是房间的隔墙,能充分发挥一材多用的优势。不足在于目前生产企业较少,尚无相关技术标准支撑,产能和造价有待进一步优化。该体系单位建筑面积造价约1400-1850元,建设周期约20-50天。
3、轻型钢结构体系
该体系以冷弯薄壁型轻型钢结构作为主要承重结构,内外围护主要采用预制轻型夹心保温外墙板或定向结构刨花格栅板,屋面主要采用轻钢龙骨屋面系统,上铺防水卷材和沥青瓦。
该体系具有自重轻、抗震性能好、钢材可回收、现场工期短、湿作业少、标准体系完善等优点。但需进一步加强内外围护产品配套,更需关注群众使用舒适度和接受程度。该体系单位建筑面积造价约1500-2200元,建设周期约25-60天。
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平面空间设计,应充分发挥钢结构跨度大、开间大等优势,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,按照多组合少规格原则,实现一户多型和全寿命期内功能空间灵活可变,满足居住者个性化、多样化需要和不同时期使用需求变化。户型模块设计应遵循模数协调原则,提高非受力构件和内装部品标准化、通用化程度,适应工业化、批量化生产,满足户内格局变化和使用维护带来的更新升级需求。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(BIM)技术进行设计,并做好设计信息与部件部品生产、装配施工和运营维护等环节做好衔接。